編輯室報告
2016 年 10 月 22 日,美國總統大選前夕,電信巨人 AT&T 宣布將併購「時代華納」集團。消息一出,此項交易的震波強度,可視為台灣 921 地震的數倍之高,其影響所及,不只是美國,而是全球傳播生態環境!通路與內容的媒合,一直是全球化以來不斷上演的戲碼,美其名為媒體匯流或跨平台整合,其實是後資本主義時代趨勢。然而這個併購案值得深加關切的原因,除了是替「大者恆大,小者恆小」下一個殘酷註腳之外,對於加入這場戰局的各種媒體業者而言,也應該藉此反思後續的生存之道。
本期的兩篇論文,就有單文婷教授論述分析,台灣老牌廣播電台──中廣公司面對數位化衝擊,所發展出來頗為獨特的跨平台、跨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有別於其他廣播電台與入口網站或電信業者的策略合作模式,中廣公司選擇與購物網站合作。根據單教授的研究,這樣的策略聯盟並無先例可循,或許有其前瞻性。在這篇〈台灣廣播電台與電子商務網站合作策略分析〉中,單教授透過訪談與資料蒐集,為我們探索這個另類的商業合作模式,以及成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劉慧雯教授的〈客家電視台駐地記者之研究:新聞選擇與組織團隊的角度〉論文,則回歸新聞從業人員的能動主體研究。就如同前述 AT&T 與時代華納併購案的深遠影響,昭示著不論是信息產製者或者是一般閱聽眾,都無法自外於媒體生態的劇烈變動。即使小到如客家電視台這種具有特定議題與收視族群的媒體單位,仍然需要處理地方記者的自我定位,以及地方記者與臺北新聞部之間的整合關係。本篇論文同樣運用訪談與資料收集模式,探討地方記者採訪蒐集新聞的觀點,以及新聞部與地方記者協商的過程。
此外,本期的專題為「鏡裡境外:2016 柏林影展專題」調查報告。2016 年 2 月初,,陳儒修教授率領 9 位政大傳院碩士生,至柏林影展進行台灣電影行銷研究的田野觀察。歷經 10 天的參訪之後,他們在 3 月公開發表成果報告。本期選刊其中三篇研究論文,分別就「城市影展品牌形象」、「泰迪熊獎的議題設定」、「台灣電影在柏林影展缺席現象」等議題,提出觀察心得。對台灣電影在未來透過國際影展行銷的策略規劃上,有若干具體建言,期望有所助益。
陳 儒 修
於政治大學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