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38 期《廣播與電視》是紀錄媒體在當前「多元」(新科技、電視新聞新生態、經營困境等)的媒體內容製作環境下各式媒體如何尋找利基、殺出一條血路的真實戰況也給予理論與實作對話的機會。本期共收錄三篇一般論文與「傳播媒體新趨勢」單元內針對「資料新聞學」的三篇產學對話。論文部分:賴筱茜、陳延昇的〈不只是聽廣播:廣播與社群媒介匯流的擬社會互動經驗〉探討廣播如何結合臉書粉絲專頁與聽眾互動主持人的個人揭露過與不及都有反效果發文內容深度才是聽眾擁有正向「擬社會互動經驗」的關鍵本文的貢獻在於描繪媒介匯流下的聽眾面貌。

 

胡雅絹田野調查電視新聞副控室導播的資訊設計與緊急製播處理導播如何在時效挑戰與資訊量變化歧異的新聞生態中與團隊合作達成任務。其〈密室任務:觀察電視新聞導播在副控室的資訊設計過程〉一文發現導播雖預先設計資訊環境但播出時還是要視情境運用在地智能及資源集體協力運作才能完成任務。本文貢獻在於提供新聞資訊環境適切的設計原則。

 

劉慧雯的〈客家電視台戲劇製作的困境與出路:外製的角度〉則是點出客家電視台獨特的「客委會標案」情境因此無法自行開闢財源與洽談各式合作機會限制下外製單位與客家電視台的合作現況。客台雖在戲劇節目屢獲獎項與好評但是仍受到經營困境的限制。此文建議解決定位問題才能多元管道行銷戲劇發揮社會影響力。

 

38 期「傳播媒體新趨勢」的單元新科技的引進帶來新衝擊與機會傳播產、官、學界要盡力找出「載舟」的方式提升傳播環境生態。「資料新聞學」是目前視覺化新聞、大數據新聞、多媒體新聞後的又一趨勢本期編輯團隊邀請到臺大新聞所的林照真教授撰文林教授以〈新聞可以更好:運用鉅量資料提升台灣的新聞品質〉一文期許資料新聞學改善當前膚淺的新聞內容。聯合報系新媒體部資深數位內容編輯蔡幸怡小姐則是從傳統媒體跨足新媒體的經驗期許學生與老師在新聞傳播教育與學習時必須具有跨領域的視野。目前擔任 Yahoo!台灣媒體部門總編輯李怡志先生則是從第一線實作觀點提出資料新聞學人才的必備條件。

 

上一期《廣播與電視》無論是一般論文或參訪紀要剛好給予台灣傳播相關產業警訊面向擴及音樂、報紙、電視、行動與 IPTV 之經營以及節目的編排38 期則是對警訊的回應如何「化危機為轉機」論文內容與新趨勢徵文從廣播、電視到新媒體皆各有所獲藉此拋磚引玉期許更多學術研究與實務觀察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許瓊文
於政大傳播學院